让民族古籍生动讲述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侧记
近年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立足职能职责以整理研究为根基、出版利用为纽带、宣传展示为窗口,持续推动民族古籍从“静藏”走向“活态”,让承载着各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近年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立足职能职责以整理研究为根基、出版利用为纽带、宣传展示为窗口,持续推动民族古籍从“静藏”走向“活态”,让承载着各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价值远超地理信息的简单记录。从东晋《华阳国志》,到宋元明清体系化发展,方志以独特的"横排门类、纵述史实"体例,将地方的自然地理、政治沿革、经济物产、民俗方言等熔铸成系统性文化档案。相较于正史的宏大叙事,方志更具独特性。
会议日程重点活动2025古籍整理与文明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时间:2025年9月20日8:30-9:20地点:哈尔滨友谊宫2号会议厅主持人:刘冬颖教授(黑龙江大学)致辞:1.黑龙江大学校领导致辞2.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赵生群教授致辞3.哈尔滨师范大学傅
正值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召开之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特别策划古籍出版专刊,邀请古籍出版机构负责人结合各社入选2025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情况,畅谈近年来古籍整理出版在古籍大众化、数字化,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做法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基于自主研发的“识典古籍”数字化平台,发起了我是“校书官”——古籍大众智能整理计划,邀请高校师生、大众爱好者等,在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整理古籍,助力古籍“重生”。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中医药古籍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据统计,我国现存中医药古籍约1.3万种,这些古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然而,如何让它们在保护和使用之间找到平衡,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打造素质优良的古籍人才队伍”的要求,有效提升学员的学理素养和业务能力,紧跟科技前沿和时代潮流,强化数字时代古籍资源开发能力,助力建设高质量古籍人才梯队,经中宣部干部局批准,中华书局古联公司计划举办“古
2025年9月6日,“四川藏文古籍精编社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暨图书捐赠仪式”在成都市温江区维也纳国际酒店成功举办。活动由四川藏文古籍精编社、四川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禾香书院联合主办,四川迈博纳贝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得到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持续推进中医药古籍保护整理,切实把中医药古籍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整理与历史研究离不开可靠好用的工具书。本期特邀中华书局的编辑们推荐他们常用的那些宝藏工具书——从作为选题宝库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到提供实操指南的《古籍整理释例》,从解析汉字
当前,国内各界对古籍的整理工作蔚然成风,点校作为古籍整理前的必然环节也受到相应重视。针对古籍整理成果特别是古文点校性质的认定及其保护问题多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在法律层面尚待明确。本文以现有司法实践对古籍整理成果的讨论展开,阐述著作权领域内涉古籍整理行为及其生成作
从2024年11月20日开始更新抖音笔记,2025年2月18日开始在今日头条发文,笔者明白,截止目前,和笔者接触了这么久,相处了这么久,一定有许多支持者和关注我的粉丝,在这里笔者声明三点: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